首页 > 站内资讯 > 化学杂谈 > 对话诺奖大师——玄妙的“点击化学”与科技创新 上海有机所与上海市科协联合主办“上海科协大讲坛”

对话诺奖大师——玄妙的“点击化学”与科技创新 上海有机所与上海市科协联合主办“上海科协大讲坛”

   4月8号上午,由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上海市科协主办,上海市科协大讲坛管理办公室承办,中科院上海交叉学科中心、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协办的“上海科协大讲坛”之“对话诺奖大师——玄妙的‘点击化学’与科技创新”在上海科学会堂隆重举行。本次报告主讲嘉宾为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Karl Barry Sharpless教授,对话嘉宾为来自上海有机所的戴立信院士、丁奎岭院士和胡金波研究员。本次报告由胡金波主持。 


  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建荣首先代表主办方及协办方致辞,讲述了“上海科学会堂”和“上海科协大讲坛”基本情况,并对主讲嘉宾Sharpless教授的基本情况作了简单介绍。 

  Sharpless教授随后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的精彩学术报告,开启了现场观众了解认识化学世界的奇妙之旅。在大众心目中,科学家们所做的研究必然是高深莫测且枯燥乏味的,但在报告伊始,这位大师级化学家分享了他的研究哲学。在他看来,学生在教授面前总希望能够表现出对问题认识的复杂想法,对教授的错误,学生也一般不会指出来,在一些东方国家尤为如此。他坦言“点击化学”的发现是受其夫人关于美国陆战队“只需要几个精英战士,就能搞定”的启发而来的,其实就是一个把化学变简单的想法。 

  在报告中sharpless教授还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了近年来“点击化学”的研究进展。包括他的博士后——来自上海有机所的王志民博士利用金属锇催化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合成了公斤级的手性化合物;一个能量巨大的3+2的环加成“点击化学”反应分别在有水和无溶剂情况下的反应;“点击化学”在DNA中进行荧光标记的应用,而在此之前,科学家需要破坏DNA才能安装荧光标记等等。报告的最后,Sharpless教授表达了其目前对氟化学领域的浓厚兴趣与想法,以及未来在中国即将开展相关合作研究。 

  在对话环节,来自上海有机所的三位科学家与Sharpless教授展开了互动交流。话题聚焦其所开启全新的“点击化学”研究理念的转变,科研工作中动力来源,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来降低价格以及科技创新等想法。嘉宾们特别对上海1号课题中的专题——“如何建设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展开热烈讨论,Sharpless教授为推动上海创新人才辈出和创新技术涌现的科技创新局面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现场观众在互动环节踊跃发言提问,大家对“点击化学”的合成理念,如何拓展应用领域、造福人类社会与企业开展合作,提高合成氨产率问题和化学专业学生就业难等话题与Sharpless教授直接对话,探讨交流。 

  来自上海有机所、上海市科协、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上海市教委、复旦大学等单位的400多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论坛。整场报告会气氛热烈,得到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本次论坛吸引了新民晚报、科学报、教育电视台、东广、文汇、东方早报、澎湃、新民网、解放日报、劳动报、东方网、新华社、科技报等十多家媒体的到场采访和报道。
Karl Barry Sharpless简介 

  Karl Barry Sharpless,美国化学家,1941年4月28日出生于美国费城,1959年进入达特茅斯学院修读大学课程。1968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分别在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做博士后。Sharpless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担任教授,目前在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担任教授。 

  2001年,凭借其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方面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也正是在那一年,他完全离开了自己的优势领域手性催化,而提出了“点击化学”的概念。2013年,Sharpless因在“点击化学”领域的影响,夺得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并被看好有望再次问鼎诺贝尔化学奖。而Sharpless最近关于磺酰氟的新点击化学,将激起一股新的点击化学浪潮。
 
来自上海有机所网站
 
下一篇:点击化学
上一篇:2,3-二氢吡喃和3,4-二氢吡喃有什么区别呢?